別輕忽蜂窩現象—孔孔相連到室內是壁癌的主因
所有樓層結構灌完漿後,在內外牆粗胚未粉光之前,修補各樓層灌漿不良的蜂窩部分是不可輕忽的重頭戲。據觀察蜂窩現象除非業主要求,不然營造廠是不會特別處理或修補的,一般最常 ”避人耳目” 的做法是用水泥砂漿在蜂窩表面抹上去 “粉飾太平”,外表粉刷或貼磁磚後根本看不出來,其實,外面看到的蜂窩現象只是冰山的一角,蜂窩內部的孔隙往往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嚴重。營造廠掩耳盜鈴、粉飾太平,不願認真面對蜂窩現象的做法,等於為業主播下日後壁癌、漏水等疑難雜症的種子。
看起來不是很嚴重的蜂窩現象
敲開仔細看,其實已經壞到骨子裡!
4F拆模後,仔細檢查一下灌漿成果,大致還不錯,但是在牆角的地方發現直角相鄰的二片牆,各有約40cm*80cm大小面積的蜂窩現象。
牆角蜂窩現象
用鐵鎚和起子敲打蜂窩部位的混凝土檢視蜂窩現象,順著像蜂窩的孔隙一陣敲敲打打後,發現裡面孔隙很多,泥漿盡失,起子輕輕一敲就掉落,一下子就挖出開一大片。
初步敲打檢視蜂窩部位
愈敲發覺裡面空隙愈多,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拿一支小電動槌循著孔隙一直敲下去…。哇,不得了!竟然把整個牆面挖穿了,而且還不止一處。
循著孔隙追蹤敲打,竟然把牆面挖穿了!
整體敲打完成圖
大片的蜂窩現象只能釘模重灌
真相大白― 壁癌如此形成
我終於了解現在住的房子,某些地方特別是樓層銜接處,為何總是有久治不癒的壁癌,從這次的經驗推測壁癌除了水管漏水外,大部分是結構體不良產生的,譬如外牆的磚縫或灌漿不良所產生的蜂窩現象都會形成難以根絕的壁癌。下雨天,水會慢慢滲入外牆抹上去的水泥砂漿層,這層水泥砂漿層密度非常低,不但擋不住水,通常還會 ”涵水”,這些被 ”含”在水泥砂漿層的水會穿沿著 “混凝土蜂窩” 層層相連的孔隙四處傳遞水氣,特別是在雨後高溫的天氣,會加速這些水氣的傳遞,最後滲到內牆和油漆相作用就產生壁癌了。
如何修補蜂窩?
這是第一次發生的大面積的蜂窩現象,還好不是在樑柱上,我要求營造廠幫我釘板模,採用灌漿的方式修補。修補的材料也是大學問,上選當然是用和原來強度相同的混凝土重灌,問題是修補的空間太薄,一般混凝土含粗骨材會卡住灌不進去。無收縮水泥是修補孔隙的好材料,流動性很好,會自動流進孔隙,抗壓強度可達8000psi,缺點是抗壓強度和原來的強度差太多,新舊銜接處較容易龜裂,而且價錢很貴,以南星出產的無收縮水泥為例,一包25KG裝要500元,約為同等重量水泥的5倍價錢。即便如此,用無收縮水泥修補總比營造廠用就地取材的益膠泥或水泥砂漿修補好很多。簽約時最好 ”醜” 話先講清楚,萬一灌漿有蜂窩現象,要用無收縮水泥修補,免得日後期望和事實差很多!
自己修補小蜂窩
每次灌漿都有5〜10處大小不一的蜂窩現象,再怎麼加強幾乎都無法避免,只好認了。小面積的蜂窩現象,我通常會自己修補,大家都說幹嘛那麼累,交給營造或泥作就好了?但是我看他們補過一次後就信心全失。集勞碌、龜毛、手賤特質於一身的我決定自己修補,我的修補步驟如下:
1) 敲打清理蜂窩部位直到扎實的地方,這個步驟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面對現實的勇氣。
2) 清洗澆水、保持濕潤,確保新舊混凝土能好好 ”水乳交融”。
3) 用適當的修補材料修補。
所謂適當的修補材料是我自己定義的。若是蜂窩深及見骨(鋼筋),那就用無收縮水泥修補(可加七厘石防止龜裂),因其流動性好可以把鋼筋 “包裹”的很好,達到重建防鏽保護層的效果,不過因其流動性很好,補的時候常會流掉,很不容易補上。我補的時候通常會準備一些板模補縫用的小 “美利板” 圍堵防漏;若是表淺的蜂窩我會用自己調配的五合一混合材料修補,這材料具有好修補、強度夠、不易龜裂的特點,其內容如下:
1) 一份水泥(基本材)
2) 一份貼磁磚的益膠泥(取其粘度與緩凝效果,可提高附著力、防止龜裂)
3) 一份無收縮水泥(增加強度與流動性)
4) 二份砂(當作混凝土細骨材)
5) 適量的防水材
6) 若要修補的地方,深達3公分以上,可加入2份七厘石防止龜裂。
修補調配用的小工具, 蓋完房子大概可以改行兼差囉!
調配好的五合一修補材,坍流度幾乎等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