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作(抹牆壁)完結篇
前幾篇泥作部分大多談到保護水管的過程,真正攸關泥作品質卻著墨不多,本篇把泥作過程獲得的經驗整理如下,當作是泥作的完結篇。
別用氯離子含量高的砂
海砂屋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海砂的氯離子含量很高,而氯是腐蝕混凝土內鋼筋的元兇,因此,為了確保房屋結構安全,混凝土通常會做氯離子測試,以確保氯離子含量低於CNS規範。但是一般蓋民宅,抹牆的砂通常是沒有人在做測試,為避免日後爭議,簽約時一定要先寫清楚用什麼砂,是用台灣河床的砂(較貴),還是用進口砂(較便宜)?報載進口砂會摻入水洗過的海砂,我請教泥作師傅如何辨別?他說進口砂較細、顏色較黑,他們一看就知道。若是進口砂就要小心氯離子過高的問題,別讓已在結構上的努力成果在此最後環節敗壞!
別輕忽抹牆的砂
屋頂要用清水模或一般模?
很多人的屋頂都採用清水模,當初我也想用清水模,但是我的營造廠(同學)告訴我,二者費用其實差異不大,我可以任選一種都是一樣的價錢,他解釋如下:
1)清水模:不需粉光,可省去粉光費用,但是板模要求較高,所以板模費較高。
2)一般模:板模費較低,但是需要粉光,所以要加上粉光費用。
他建議我採用一般模,再加上粉光層,理由是加一層粉光層就多一層保護,我接受他的建議,但是直覺認為粉光層應該只是外表美觀的需要而已,當時對於它的保護功能仍不甚了解。
在仔細觀察泥作師傅的施作後,我認同我同學的看法。泥作粉光的程序是先抹一層泥漿(水泥加海菜粉),隨後緊跟著抹上一層水泥砂漿,就算完成粗胚;等粗胚水泥砂漿乾燥後,再抹一層濃度較高的水泥砂漿,抹平,就完成粉光程序。整個程序會在牆上抹上泥漿、粗水泥砂漿、細水泥砂漿,共三道保護層,這些泥作保護層的保護能力,雖比不上原混凝土,但再不濟事多少也會強化原有混凝土的鈍化保護層、延緩混凝土內的鋼筋腐蝕。簡單的說就是多提供了一道保護。
粉光前的清理作業
清理牆面是事先必須完成的工作,泥作師傅通常會先清理牆面,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有加強的必要,我在他們清理後又做了些加強:
1) 清除鐵釘鐵線。泥作清理時遇到鐵釘或鐵絲只是打彎,而不是去除,這些鐵釘或鐵線日後要是生鏽的話很有可能會破壞粉光層,為避免造成後患,自己隨身帶著老虎鉗,看到鐵釘就折斷(夾住左右或上下往復折幾次就斷了),遇到鐵絲就直接剪斷。
房子久了,水泥中性化,鋼筋會生鏽撐開粉光層!
一般處理鐵釘只是將鐵釘打彎;把它折斷移除較保險。
2) 剷除混凝土殘渣。灌漿殘留的泥渣會影響粉光層的附著力,若不清理乾淨很有可能產生「膨拱」的現象。泥作沒有清理乾淨的部分,當然也是自己清理囉。
灌漿殘留的泥渣、流下的泥漿均會影響水泥砂漿的附著力
泥渣和泥漿清除後,感覺清爽扎實,泥漿抹在這上面,才不會 "虛附"!
3) 敲掉浮面斑剝的混凝土。我發現有部分混凝土表面好像千層派會剝落,原因可能是灌漿時產生的泥漿懸浮現象。不用多考慮,拿起鐵鎚非敲到扎實面不可,要不然粉上去的水泥砂漿,日後可能會隨著斑剝的表面剝落。
浮面斑剝的混凝土,輕輕一敲就會掉落!
清除後的粗糙面有利於泥漿的附著!
用水清洗牆面
牆面清理後會留下許多泥粉在牆面,在抹牆前一天用水把這些粉塵洗淨,可讓抹上去的泥漿扎實的附著在牆上,同時也讓牆面吸一點水,讓水泥易於膠合,減少 發生”膨拱”脫落的情況。注意,若時間緊迫,沖洗完泥作師傅馬上就要抹,就不可澆太濕,否則抹上去很難 ”收水”,泥作師傅會多花很多時間等待 ”收水”抹平。若前一天澆水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雍容大度好鄰居
從施工至今已經8個月了,隔壁的鄰居對不絕於耳的噪音,粉塵、泥漿,養護流下的泥水,從不抱怨,完全讓我們放手去做,對此雍容大度好鄰居深表感激!如今年關將近,當然要還人家一點 ”清白”,讓人家好過年,於是泥作告一段落,趕快聯絡營造清理隔壁鄰居的屋頂,清理完感覺舒暢多了,祝福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到處都是水泥殘渣,落水接頭也進去不少!
把整個屋頂清理乾淨,並用自製特殊吸管把掉入落水接頭的泥渣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