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從來沒有意料到要自己裝冷氣這碼子事。房子已經蓋得差不多了,想好好鬆一口氣,沒想到原先規劃的冷氣位置,要安裝時才發現困難重重,沒有人願意接手,沒辦法只能自我安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硬著頭皮自己來…,這過程讓我體會到:世上最振奮人心的事莫過於能夠評估和解決困難,在看似無望地絕境中找出解決之道,如果您正面臨挑戰,希望本文可以讓您獲得啟發。 

 

錯估預留套管,陷入窘境

    當初規劃房子時,我已經規劃好客廳和餐廳冷氣的安裝位置,並預留冷氣套管,為了避免穿樑(我堅持冷氣管絕不穿樑),我繞了較遠的路並且放了二個大月彎,記得當時水電師傅提醒我冷氣銅管可能不太容易穿過二個大月彎,要我重新規劃。我當時想二個2.5英吋的大月彎,穿一、二根小小的銅管應該沒有問題,因此堅持我的作法。

 

     房子蓋好,準備要裝客廳和餐廳(二廳相連無隔間,共15坪)的冷氣機時,因家用機種似乎不太夠大,不得已只好選用商用機種,我選用的商用機種要拉3分和5分的銅管。問題是每個人都告訴我,3分銅管已經很難拉了,要拉5分管穿過二個大月彎?想都別想,要找他們裝只能放棄原有規劃點,另起爐灶!這下我開始頭痛要怎麼脫離這個窘境?從未配過冷氣管的我如何打破這個魔咒?


讓我吃盡苦頭的二個大月彎示意圖 冷氣套管示意圖

   

腦力激盪

     苦思一、二個禮拜,我想過以下可能的方式:

a.併接法:

    用二根3分管取代5分管,再用異徑接頭併接成5分管,這樣拉3支3分管應該比拉「1支3分管、1支5分管容易。這是我的如意算盤,找我做冷氣的友人幫忙,他說只要我能找到這種接頭,他可以幫我焊接,問題是我一時找不到這種接頭。

 

b.以橡膠可撓性高壓管取代5分管:
     
這是我修車時,看到汽車冷氣有部分是採用橡膠管得到的靈感,經請教友人,得到的答案是:汽車冷氣用R134a冷媒、家用冷氣用R410a冷煤;於35℃時的飽和壓力,前者是10KG/CM²;後者是21KG/CM²。二者壓力不同當然不能直接取代,更何況汽車冷媒管都很短,要找到數米長的高壓管也不容易!

c.洗洞穿樑頭可斷、血可流,結構決不容破壞――不考慮。

 

d.另起爐灶:不考慮觀瞻,選擇不傷結構的位置――這當然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

 

不到黃河心不死

      腦力激盪的結果都是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最後我想在付出昂貴的代價之前,我從未拉過銅管,至少也要試拉看看,最壞的情況就是損壞10米的銅管。主意打定,我從家裡找到數年前家裡安裝冷氣剩下的一截五分銅管,長約50公分,握在手裡觸感真的很硬,我把它頂在膝蓋上使力彎看看,發覺有點吃力但是管子還是能微微彎曲,慢慢地彎管子也能折出很大的彎度。這給我很大的啟發若把大月彎當成是膝蓋,若我能慢慢使力拉銅管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找到一個支點,我也可以移動地球

    看水電師傅拉線穿管時都是死命地拉,結果不是紋風未動就是爆衝,直覺以這種方式拉銅管,銅管變形折損的機率很大。若能找到「可以有節奏地、穩定地慢慢使力的工具,就有可能使銅管順著大月彎亦步亦趨前進,既不損銅管、又省力。我的腦海裡浮現的工具是用來吊掛重物的「手搖吊車」。上網搜尋,一支半噸的手搖吊車要1900元(運費120另計),價格還可接受(雖然可能只用一次),為了爭取時間,我在附近的五金行找到一支一噸的手搖吊車,要價2000元,竟然比網拍便宜,老闆還送我10幾米的九成新鋼索和二個鋼索接頭,真讚。

手搖吊車:拉管、拉線利器

手搖吊車.jpg   

 

      光有手搖吊車還不足以成事,它必須有一個支點來懸吊才能使力,就地取材找來板模留下來的「鐵撐」,將它上升頂住屋頂,然後將手搖吊車掛上,支點就算完成,接著只要用鋼索繫上銅管,用手搖就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穩定的拉力。 

 

  用鐵撐把手搖吊車固定住才能產生拉力   固定手搖吊車-2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過萬重山

      迫不及待的先用手中約50公分的5分銅管試拉,銅管二端先用鐵線固定住,一端往前拉,另一端在前進中若卡住可往後回抽,避免銅管卡在裡面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準備工作完成,試拉,哈,輕鬆一舉過關。短短的50公分銅管也許無法代表真實拉管就是如此,但這已經給我足夠的信心,繼續下一步,找友人以公司進價買一捲20米的35管(3分管+5分管),準備實際拉管。

 

先用舊銅管試拉:銅管鑽孔,再用鋼索繫住銅管。

繫好銅管.jpg

  

用膠布包紮好以減少阻力 

包紮接頭.jpg

 

實際拉管時,銅管與鋼索一定要確實繫好,才不會功敗垂成。

繫管接頭.jpg  

 

    銅管買回來,同樣將5分和3分管前端算來約3.5公分長度處鑽孔(避免拉管時把銅管扯裂),然後用鐵線穿過孔和鋼索綁再一起,再用膠布纏繞使整個接頭表面儘可能保持平滑,這時水電師傅也提了一桶拉線專用的潤滑液,抹上接頭共襄盛舉,手搖吊車懸吊備妥就開始用手搖拉管。拉管時水電師傅在1F「餵管兼順管」,我在2F搖動吊車搖桿,感覺每搖幾下管子就像上吐出一截,沒幾下就輕鬆拉到管口(約5米長),最後再拉出約50公分,因限於陽台的寬度就無法施力了。

 

架好就可以開始拉,邊搖邊用手把鋼索往下壓會快很多!

手搖吊車開拉.jpg    

 

管頭終於冒出來囉! 

拉出銅管.jpg  

    

 

     水電師傅說最好要拉出管口2米,安裝冷氣機時才能有較大的彈性。為了再拉1.5米,水電師傅把他的卡車開到1F能吊掛手搖吊車的地方,固定妥當,再拉,這次鋼索延伸了10幾米,搖的時候多費了些時間把鋼索繃緊,繃緊後,稍微使力搖就可看到管子不斷地從套管吐出來,一下子就達到所需長度。拉完後,檢查管子,發現保溫套管有輕微拉過大月彎的刮痕,手觸內部銅管沒有發現什麼異狀,真是跌破專家的眼鏡,比我預期的情況簡單得多!

 

又補拉1.5公尺,方便後續安裝。 

    拉出所需長度-2

 

安裝時應注意事項

      管子拉好若其中某段有嚴重變形,可能會影響它的效能,這是我最擔心的,幸好後續請從事冷凍空調的友人擴喇叭口、抽真空、送冷媒、開機運轉都很順利,但安裝過程除了一些較為專業的部分外,個人覺得業主不能完全「信靠專業」,有一些事情要注意或認真考慮,不然日後會產生大麻煩:

 一、銅管內部不得有異物
      由於拉管時先將銅管鑽個洞,再穿過用鋼索繫住銅管,在鑽孔過程銅屑會跑到銅管內部,若未清理乾淨,這些銅屑會被冷媒帶進壓縮機內部、導致壓縮機的傷害(若沒有經過像我這種複雜的拉管程序,通常新管管內不會有銅屑或異物)。在裝機前我先用空氣壓縮機,把管內銅屑吹出來,切管、擴口過程我也很注意不讓任何異物跑進管內。

二、 安裝室內機要留維修口:
      裝潢時,我堅持冷氣功能要優先考量,寧捨美觀也要讓冷氣機各項功能完全發揮,並考慮日後清潔保養的方便性,因此特別請裝潢師傅在冷媒管和排水管處各留一個維修口。

 

炎炎夏日,冷不冷攸關重大,別為美觀折損冷氣效能!
冷氣維修口P.jpg  

三、 注意室內機的迴風口:
      有些廠牌迴風口在前方,有些在上方,千萬別為了美觀,把室內機包起來,迴風不順暢會折損冷氣機效率。

 

維修口蓋上蓋板露出4支美化過的螺絲帽;

上方迴風口裝潢師傅幫我導45度角,看起來不會很突兀!

  冷氣迴風口P.jpg  

 

為該做的功課沒做付出代價

       裝機過程除了拉管是一大挑戰之外,選擇合適的機種也是一大挑戰,如果你似懂非懂,或完全交給專業去處理的情況下,要裝到令人滿意的冷氣實在是可遇不可求。原先自以為選冷氣機很簡單,也沒有認真去計算所需功率,直接照著目錄上的機種所需管徑,拉3分+5分管。等要買冷氣機時詢問廠商,才驚覺我要買的商用機種台灣沒貨,必須從日本進口。不得已情況下只好更換機種,連帶的銅管也要改成2分+5分管,拉好的3分管只好捨棄,再補拉一條2分管,浪費不少銅管錢。原先沒做的功課也在被迫謙卑的情況下一一補足,多走不少冤枉路。

 

二部室外機裝得非常辛苦!

室外機.jpg

 

安裝地點特殊,現成冷氣架無法使用,只好自己焊!

冷氣架.jpg    

 

打破魔咒要靠自己

    自地自建至今,打破不少工地的魔咒,解決不少專業人員認為「不可能的事,我發覺若能放慢腳步,冷靜思考,很多工地棘手的情況是可以克服的。這是一個講求高效率的時代,業者要生存就要拼速度、講效率。在這種氛圍下,師傅每天有進度的壓力,凡事講求速度,自然無法細膩地思考每個環節,對於較複雜的流程常會失去耐心,甚至大而化之,結果品質當然粗糙。個人覺得自地自建想要有好品質,自己多費心絕對是關鍵。

 

 

arrow
arrow

    錫安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